中亞地區處于歐亞大陸東西端與南北方的十字交叉口,是亞洲經濟圈、歐洲經濟圈的必經之路,也是我國“絲綢之路經濟帶”西進的必經之路,被英國地理學家麥金德視為“世界的心臟”。2013年,習近平主席在訪問哈薩克斯坦時首提“一帶一路”發展構想,凸顯中亞地區在我國對外開放格局中的地位。當前,我國與中亞五國經貿合作的總體水平不高、規模不大,主要面臨著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1
中亞五國的貿易投資環境趨緊
中亞五國當前仍處于社會轉型期,在基礎設施、投資環境、金融服務、政府管理等方面的體制和法制不完善。各國普遍存在著外商投資政策隨意變動性大,政府監管不到位,執法部門執法不嚴、企業注冊、辦理簽證、勞務許可申請手續繁雜等問題。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后中亞國家就業形勢嚴峻,提升了對外籍勞務人員的引入條件,而當地的勞動力水平總體偏低,難以適應我企業的生產需求,增加了項目成本及工程施工進度。
2
大國博弈使得投資不確定性增加
中亞五國因其重要的戰略位置及能源資源優勢,成為大國間博弈的焦點。俄羅斯、美國、歐盟、日本、韓國、土耳其等國積極向中亞五國投資,大國之間的博弈,增加了我國企業投資的不確定性。俄白哈組成的關稅同盟及美歐日韓等國在中亞建立的對話機制,客觀上形成了與上合組織的競爭。我國企業在投資中亞五國時不僅要注意其內部投資環境,還要嚴防外部大國政治經濟力量的介入。
3
基礎戰略性行業進入壁壘高
哈薩克斯坦法律規定,注冊地不在哈但資產在哈國境內的石油天然氣公司轉讓股權時,必須獲得哈政府批準。同時規定,如果地下資源利用權的轉讓不符合國家安全要求,有關部門有權拒絕頒發許可證。烏茲比別克斯坦計劃經濟色彩濃,在經濟生活中仍保持行政干預手段。中亞國家對其能源資源行業的控制不利于我國企業進入和退出其市場,尤其是進行能源和基礎性行業合作構成了實質性障礙。
4
產業合作領域狹窄
目前我國企業在中亞五國的投資還主要集中在產品貿易、能源礦產資源勘測和開發、水電站建設、化工、通信等領域,這些大多是投入資金大、項目建設周期長的重資產行業,而家電、紡織服裝、鋼鐵、汽車、農機裝備、光伏等產業涉及較少,不利于我國中小企業走出去及國內產業轉型升級。另外,雖然我國一些輕紡和家電產品在中亞市場的占有率高,但產品技術含量亟待提高,與歐美日韓等國產品質量差距明顯,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不強。
5
金融服務支撐能力較弱
中亞五國金融服務業不夠發達,還沒有形成統一的網絡結算體系,貨幣結算時效低、覆蓋面窄、手續費高,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雙方產業合作。如,吉爾吉斯斯坦銀行規模小,且貸款利率高,尚不具備對我國企業融資條件;塔吉克斯坦銀行貸款利率在24-36%;中哈雙方本幣結算占比很小,人民幣結算占比不到貿易總結算的2%。我國雖已與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簽署有貨幣互換協議,但金融服務業的滯后使得雙邊產業合作風險上升。